余食赘行的成语故事


余食赘行

拼音yú shí zhuì xíng

基本解释吃剩的食物,身上的赘疣。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。

出处《老子》:“自伐者无功,自矜者不长,其在道也,曰余食赘行,物或恶之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余食赘行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余食赘行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举世混浊 战国楚·屈原《离骚》:“世混浊而不分兮。”
说一不二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40回:“褚一官平日在他泰山眼前还有个东闪西挪,到了在他娘子跟前却是从来说一不二。”
学而时习之 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子曰:‘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!”
不分青红皂白 丁玲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》三六:“文采觉得这末不分青红皂白就不大好。”
繁文缛节 宋 苏轼《上圆丘合祭卞议》:“省去繁文末节,则一岁可以再郊。”
不到黄河心不死 清 蒋士铨《空谷香 虎穷》:“我一路何等劝你,你这样人,不到黄河心不死,还说什么亲戚!”
逆来顺受 宋 无名氏《张协状元》戏文第12出:“逆来顺受,须有通时。”
视死如归 《韩非子 外储说左下》:“三军既成阵,使士视死如归,臣不如公子成父。”《吕氏春秋 勿躬》:“三军之士,视死如归。”
正人君子 《新唐书 张宿传》:“宿怨执政不与已,乃日肆谗甚,与皇甫镈相附离,多中伤正人君子。”
目不斜视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:“都是目不斜视,俯首而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