携老扶弱的成语故事

拼音xié lǎo fú ruò
基本解释搀着老人,扶着体弱者。亦作“携老扶幼”、“携老挈幼”。
出处《晋书·刘琨传》:“臣自涉州疆,目睹困乏,流移四散,十不存二,携老扶弱,不绝于路。”
携老扶弱的典故
西晋时期,并州刺史刘琨在赴任途中,见盗寇出没,百姓流离失所,四处逃散,留下的人十分有限。百姓携老扶弱往外讨饭。刘琨招募1000人,转战晋阳,打击盗贼,安抚农民从事农业生产,不到半年,流离的人逐渐回来安居乐业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携老扶弱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物尽其用 | 马烽《典型事例》:“这倒是人尽其才,物尽其用,两全其美。” |
太岁头上动土 | 元 无名氏《打董达》第二折:“我儿也,你寻死也,正是太岁头上动土哩!” |
歇斯底里 | 茅盾《严霜下的梦》:“我听见女子的歇斯底里的喊叫,我仿佛看见许多狼,张开了锯样的尖嘴,在撕碎美丽的身体。” |
栋梁之材 | 南朝 梁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赏誉》:“庾子嵩目和峤,森森如千丈松,虽磊砢有节目,施之大厦,有栋梁之用。” |
漏洞百出 | 姚雪垠《<歧路灯>序》:“我们从《歧路灯》中感到亲切的部分往往不是道貌岸然的人物,而是各种世俗人物,同时也看出来封建礼教和制度的漏洞百出。” |
白日见鬼 | 宋 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第六卷:“在京师时有语曰:‘吏、勋、封、考,笔头不倒……工、屯、虞、水,白日见鬼。’” |
旁征博引 | 清 王韬《淞隐漫录》:“生数典已穷,而女博引旁征,滔滔不竭,计女多于生凡十四则。” |
极重不反 | 清·陈确《答张考夫书》:“今《大学》之为圣经,已成极重不反之势。” |
路无拾遗 | 《孔子家语·相鲁》:“孔子初仕为中都宰,中都鲁邑制为养生送死之节,长幼异食、如礼年五十异食也强弱异任、任谓力作之事各从所任不用弱也男女别涂、路无拾遗、器不雕伪,……” |
夷为平地 | 孙犁《我的绿色书》:“为了方便,把假山、小河,夷为平地,抹上洋灰,使它寸草不生,成了停车场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