换骨夺胎的成语故事


换骨夺胎

拼音huàn gǔ duó tāi

基本解释比喻诗文活用古人之意,推陈出新。

出处宋 释惠洪《冷斋夜话 换骨夺胎法》:“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,谓之换骨法;窥入其意而形容之,谓之夺胎法。”


换骨夺胎的典故

换骨夺胎原是道家传说吃了金丹换去凡骨凡胎后成仙。古代文人借用以前古文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,黄庭坚认为这是换骨法,深入研究古文的原意进一步加以刻划形容,这叫夺胎法。也有人说不蹈古人一言一句,用夺胎换骨法可以点铁成金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换骨夺胎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脆而不坚 毛泽东《改造我们的学习》:“华而不实,脆而不坚。”
直言贾祸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成公十五年》:“子好直言,必及于难。”
支支吾吾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五回:“我既这等苦苦相问,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,怎么问了半日,你一味的吞吞吐吐,支支吾吾?”
放牛归马 《尚书 武成》:“乃偃武修文,归马于华山之阳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。”
七搭八扯
百战百胜 先秦 管仲《管子 七法》:“是故以众击寡,以治击乱,以富击贫,以能击不能,以教卒练士击驱众白徒,故十战十胜,百战百胜。”
沤沫槿艳 《太平广记》第351卷:“某非猎食者,哀君情切,因来奉救。沤沫槿艳,不必多怀。”
安眉带眼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8回:“你也是安眉带眼的人,直须要我开口说。”
花言巧语 宋 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20卷:“巧言,即所谓花言巧语,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是也。”
大张旗鼓 清 张春帆《宦海》:“李参戎带着这些人陆续出了镇南关,便大张旗鼓,排齐队伍,浩浩荡荡地向前进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