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蒙振聩的成语故事


发蒙振聩

拼音fā méng zhèn kuì

基本解释声音很大,连耳聋的人也听得见。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。

出处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44回:“先生,你这一番议论,真可谓之发蒙振聩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发蒙振聩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发蒙振聩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为民请命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淮阴侯列传》:“因民之欲,西向为百姓请命,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,孰敢不听!”
颐指气使 唐 元稹《追封李逊母崔氏博陵郡太君制》:“今逊等有地千里,有禄万钟,颐指气使,无不随顺,所不足者,其唯风树寒泉之思乎!”
防患于未然 《周易 既济》:“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。《乐府诗集 君子行》:“君子防未然。”
结党营私 宋 朱熹《朱文公文集 戊申封事》:“宰相植党营私,孤负任使。”
暮史朝经 元·无名氏《刘弘嫁婢》第三折:“小圣在生之日,萤窗雪案,暮史朝经。”
栋梁之材 南朝 梁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赏誉》:“庾子嵩目和峤,森森如千丈松,虽磊砢有节目,施之大厦,有栋梁之用。”
燕雀安知鸿鹄志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陈涉世家》:“嗟呼,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!”
光前启后 明·王九思《绣停针·寿康对山太史》套曲:“名已就,子亦有。凤毛麟角,光前启后。”
无关紧要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十七回:“可见字音一道,乃读书人不可忽略的。大贤学问渊博,故视为无关紧要;我们后学,却是不可少的。”
平心而论 元 刘壎《隐居通议 文章六》:“而佳者反弃去,殆不可晓。平心而论,则惟《天地长留集》所取为当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