司马昭之心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。
出处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高贵乡公传》:“高贵乡公卒裴松之注引《汉晋春秋》:“司马昭之心,路人所知也。”
例子清 梁启超《新民论 论民族竞争之大势》:“岂所谓司马昭之心,路人皆见者耶?”
基础信息
拼音sī mǎ zhāo zhī xīn
注音ㄙ ㄇㄚˇ ㄓㄠ ㄓ ㄒ一ㄣ
繁体司馬炤之心
感情司马昭之心是贬义词。
用法偏正式;作主语、宾语;含贬义。
近义词路人皆知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草木知威(意思解释)
- 轻歌曼舞(意思解释)
- 国中之国(意思解释)
- 说东道西(意思解释)
- 万众一心(意思解释)
- 夸大其词(意思解释)
- 将计就计(意思解释)
- 进本退末(意思解释)
- 陈言务去(意思解释)
- 不费吹灰之力(意思解释)
- 算尽锱铢(意思解释)
- 有权有势(意思解释)
- 视死如归(意思解释)
- 千丝万缕(意思解释)
- 目不斜视(意思解释)
- 粗制滥造(意思解释)
- 珠玉之论(意思解释)
- 意兴索然(意思解释)
- 通今达古(意思解释)
- 皮笑肉不笑(意思解释)
- 一条龙(意思解释)
- 安闲自得(意思解释)
- 一窍不通(意思解释)
- 立地书橱(意思解释)
- 白草黄云(意思解释)
- 公子哥儿(意思解释)
- 饥不择食(意思解释)
- 胆大心小(意思解释)
※ 司马昭之心的意思解释、司马昭之心是什么意思由字典大全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一寸丹心 | 丹心:赤心;忠心。一片赤诚的心。 |
及时应令 | 与季节时令相适应。 |
锲而不舍 | 锲:雕刻;舍:停止。不停地雕刻。比喻做事或学习有恒心。 |
举世混浊 | 举:全。混浊:不清明。世上所有的人都不清不白。比喻世道昏暗。 |
骨肉离散 | 骨肉: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。比喻亲人分散,不能团聚。 |
柳暗花明又一村 | 原形容前村的美好春光,后借喻突然出现新的好形势。 |
举贤任能 | 举:推荐,选拔。举荐贤者,任用能人。 |
目不转睛 | 睛:眼珠。眼睛不眨;眼珠不转地盯着看。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;看得出神。 |
大树将军 | 原指东汉冯异。后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将领。 |
一干二净 | 形容非常干净;也表示一点儿也不剩。 |
铁面无私 | 形容公正严明;不讲情面。铁面:比喻刚直无私。 |
空口无凭 | 凭:凭证。只是嘴说;没有凭证。指不足为据。 |
风俗人情 | 指一地相沿而成的风尚、礼节、习惯等。 |
漫不经心 | 漫:随便;不受约束;经心:在意;留心。说话办事不用心考虑;随随便便;不在乎。 |
拔苗助长 |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,急于求成,反而坏事。 |
不置可否 | 置:搁;放;可:行;否:不行。不说对;也不说不对。指不明确表态。也作“不加可否。” |
生拉硬扯 | 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牵强附会。也形容用力拉扯,勉强别人听从自己。 |
定国安邦 | 邦:国家。治理和保卫国家,使国家安定稳固。 |
分工合作 | 众人各司其责,共同从事工作。 |
空话连篇 | 连篇:整篇。整篇都是空话,缺乏具体内容。 |
忙不择价 | 匆忙中售货要不了好价钱。 |
尽诚竭节 | 诚:忠诚。节:气节,义节。竭尽自己全部的忠诚和义节。亦作“尽节竭诚”、“尽心竭诚”、“尽忠竭力”、“尽忠竭诚”、“尽忠竭节”、“竭忠尽节”。 |
稳如泰山 | 稳:稳固。稳固得像泰山一样。形容极其稳固;不可动摇。 |
孜孜不倦 | 勤奋努力;不知疲倦(孜孜:勤勉的样子)。 |
地丑德齐 | 丑:同类。地相等,德相同。比喻彼此条件一样。 |
断章截句 | 不顾上下文义,截取文章的一段或一句,而弯曲原意。断、截:割裂。 |
引领翘首 | 引领:伸长脖子;翘首:抬头。伸长脖子,抬着头。非常盼望的样子。 |
败德辱行 | 败坏道德和操守。 |